首页 // 新闻资讯 // 【TAP】项目联展:构建智象核心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返回上一页

【TAP】项目联展:构建智象核心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发布时间:2022-12-15

人大商学院MBA项目的培养目标之一定位于“多学科交融”,注重构建可扩展的多学科交叉课程,鼓励学生弹性灵活地构建自身的知识架构体系。2011年,人大MBA推出团队实践项目(以下简称“TAP项目”)。该项目根据企业委托的管理咨询课题,以MBA学生团队为主力,在学院具有相关丰富企业管理咨询经验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021年度,MBA同学申报开始9个TAP项目,所有咨询均于2022年度完成,各团队解决了包括绩效管理、商业模式、营销策略、投资战略等在内的企业管理问题。同学们在企业真实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大大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项目名称

构建智象核心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指导教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 教授

团队成员

王晋东、贾雯雁、任薪仪、任一男、王立桃、杨晨星

公司简介

北京智象公司创立于2011年1月,是全球领先的智慧家庭领域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目前累计拥有超过五千万的家庭(用户规模超过1.5亿)在使用搭载其Whale云服务的智能电视、机顶盒、智能音箱、智能投影仪等家庭数字娱乐设备。

企业需求

科技创新公司属于人才导向性产业,高度依赖专业人才,如何在公司现有的盈利水平条件下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落地,获取和开发大量的优质人才,支撑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TAP项目组针对智象公司人才方面的课题需求,结合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应用提出了解决建议。短期计划方面,首先建立胜任力模型,规划更加完整、合理的员工评估体系,并利用胜任力模型对现有员工进行分类、评分和筛选,选拔出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员工,制定系统性培养方案,借此有效提高公司人才水平。长期战略方面,在提升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后,将节余资金拓展到外部招聘,加强对于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普通员工完善自身、优秀员工推进业务的积极性。此时,内外部相结合,利用公司良好前景和软实力优势,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公司的忠诚度,最终以可控的成本实现提升高精尖人才与智象公司的黏性。

项目进程

1、课题确立 

经过与企业方进行需求调研和深度探讨,最终TAP项目组和智象公司共同确定了本次咨询课题为《构建智象公司的核心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是针对特定职位所要求的岗位胜任能力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践(如工作分析、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的重要基础。胜任力冰山模型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个体素质,并且将其划分为水上(表层)和水下(深层)两个部分。知识和技能(表层)最容易观察到,构成了基准性胜任力,是任职者执行工作所需要的最低程度门槛性要求,无法区分卓越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加以改变。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及社会角色(深层次)等构成了鉴别胜任力,是不能仅靠观察得出的,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和工具的测量才能总结出,其特点是:能够区分绩效一般者与绩效优异者,并且在短期内较难改变和发展,是胜任力的核心特质。

2、技术路线 

在项目前期,TAP课题组首先充分学习了解有关核心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取相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对企业方人力资源现状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展对智象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要素的提取工作。

项目组企业调研

在要素提取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采用了文献与理论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完成胜任力要素提取之后,就进入到胜任力模型构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采用文本数据编码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在与指导教师和智象人力资源总监反复沟通后,项目组完成核心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构建。

对智象海外管理者的线上访谈

3、模型应用与管理建议 

胜任力模型的实践应用场景主要是五个方面,包括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盘点、人才提拔和考核激励。我们结合智象公司近期内的需求,建议智象公司首先在两方面开展应用,即人才盘点与人才培训。

对于人才盘点,我们建议企业开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360度评估,从而识别绩优者。通过360度测评,开展重点人才发展计划,具体内容包括人才发展领域、方法、行动、速度与目标时间与进度。

人才培训计划是胜任力模型应用的重点场景,从胜任力出发可以提升人才培训发展的有效性。基于胜任力培训有四个步骤,分别是:定标准、照镜子、绘地图、促落实。这四个步骤相辅相成,可以帮助智象公司形成有效的培训方案并促使其落地。

指导教师

章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教授

中国管理学研究国际权威期刊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编委

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领导理论、组织创新与变革、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动机与人格

我们项目组的指导教师是章凯教授。章凯教授在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为课题组把握方向,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并使咨询成果更加完善。

章凯教授指导胜任力模型

在前期的项目组课题内部启动会上,章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开展方法与应用场景。在项目开展的前期,他要求课题组首先充分学习了解有关核心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取相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对企业方人力资源现状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展对其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要素的提取工作。

中期,章凯教授指导课题组应用了文献与理论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胜任力要素进行提取;在模型构建阶段,他指导课题组采用文本数据编码法与数据统计分析法形成过渡胜任力模型。

后期,章凯教授继续在项目完善上给出了关键性的指导,即框架和逻辑的进一步调整。他提出,我们应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入手,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最后的企业汇报环节,章凯教授与项目组成员一起高质量完成了企业汇报与讨论;同时,智象公司向MBA中心给予的评价反馈,也证明了项目组聚焦公司战略的角度进而分析人力资源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企业方也依托此次咨询课题,让公司高管对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了重新认识,课题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公司后续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TAP项目企业汇报

参与体会

杨晨星

章凯教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给予我们非常科学和清晰的指引,组员们也全身心投入,既有各抒己见的碰撞,也有齐心协力的默契与付出;非常感谢智象公司的同事们抱着格外开放真诚的态度,与我们进行了高质量的访谈交流,最终大家一起为此次咨询课题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经过半年的项目实战,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和应用价值,也深刻感受到人力资源不可替代的根本性战略价值。

任一男

通过本次TAP项目,我们结合书本所学,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直面真实的企业困难,不但帮助客户解决了问题,提供了方案,也提升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特别是在具有丰富经验的章凯老师带领下,小组成员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了课题,获得了企业和学院的一致好评。

项目层面,通过企业的前期调研、走访以及领导层访谈,我们对企业方当前的发展瓶颈有了深刻认识,明确了企业需求。在直面企业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企业创业的艰辛,一边是对行业人才的渴望,一边是用工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夹缝求生存的无奈。但项目也在另一方面再次证明了——人才是企业的最宝贵资源,好的领导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方能有今日的成就,与管理层的拼搏、睿智、勤勉都密不可分。更要特别感谢章凯教授,章老师的渊博学识、严谨治学以及用心精神,着实令我们钦佩。

王晋东

首先,在章凯教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系统地开展企业咨询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通过TAP项目的实践应用与多次汇报总结,我系统梳理了在MBA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最后,作为项目组长,通过此次实践,我也锻炼了领导力,精进了更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TAP项目的开展时间是在应接不暇的IMBA第二学期,有课业压力还有个人实习,还有同学在准备第二年的海外双学位,所有事情都牵扯着组员的精力。然而企业方对我们有殷切的希望,章凯教授严谨的治学做事态度要求我们的成果不能有马虎,而同学们在各种学习与工作之间平衡游走,作为桥梁的组长,确实需要一个随时沟通协调的好心态。项目进行中,我给自己做了重新定位,章凯教授负责把控项目交付质量,我来抓落实时间节点。在时间节点的设计上,我提前与组员们沟通好任务分配与精力安排,同时也与企业不断沟通协调。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项目进度与工作安排

回想这一学期,TAP项目的研究把我们六名同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并肩作战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有过年前夕的胜任力研究学习分享会,有日常深夜微信群讨论的热火朝天,也有为了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不顾情谊”的争论。还好队友们总是不嫌弃不放弃,相互搀扶走到最后。最后,也要再次真心感谢章凯教授事无巨细的指导,让我们的研究实践成果丰硕;感谢评委老师提出的宝贵评审建议,让我们“逼迫”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让课题结论更有说服力;感谢企业方提供的资料与支持,让我们的研究如此贴近生动且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并在解决问题中,真的有所学,有所悟。

十余年来,人大商学院与企业通过TAP项目相联接,切实践行人大MBA培养目标中“行动学习”。同时,项目一方面促进学院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师生的实践咨询也为学术研究积累实务经验。双方的合作共赢,既有利于商学院发展,也是商学院服务社会企业、贡献管理智慧的体现。目前,TAP项目已开展12期,共计完成项目98个,参与学生556人,参与项目指导教师61人次。

文字:TAP项目团队

图片:TAP项目团队

编辑:MBA项目中心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博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