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03
201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了他的75周岁的生日,各届校友和师生齐聚母校,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母校的祝福之情,享受着属于每一个人大人的幸福和喜悦。而这其中,不乏人大MBA学员的身影。我院记者对其中几位校友做了采访。
“转折”
——09级MBA校友王冠75周年校庆访谈录
含蓄,谈话之中略微带着些羞涩,若不是商学院校庆给校友们准备的纪念章,我很难猜到眼前这位“大男孩儿”已经是毕业了3年的MBA学员,也许这就是这群MBA人同有的特质吧,内敛务实,虚怀不争。
记者:王冠,您好,欢迎您再次回到母校,今天是75周年的校庆,学校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您想参加哪些呢?
王冠:哦,想先去世纪馆那参加咱们的校庆开幕式,分一块咱们的校庆的蛋糕。然后回到商学院,参加咱们的座谈沙龙活动,希望看看咱们的老师和项目的发展状况。
记者:看样子您还是很关注咱们人大MBA的动态。那能跟我们分享下你对人大MBA项目认识吗?通过MBA项目对您毕业后的发展有了那些帮助或者提高呢?
王冠:我觉得人大MBA对我的帮助最大的体现在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2年的学习期间,我能够跟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们一同学习,能够从大家经历分享获得很多的知识和智慧。这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在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上,人大MBA的品牌优势和强大的校友资源,让我觉得自己这一路走得还算是很顺。目前就职的公司,几乎80%都是咱们人大的毕业生。在PE的圈子里,雇主对人大的毕业生认可度还是相当高的。当然金融领域一直是人大的强项,我们有很多的校友资源。
记者:那能够有一个词来概括下09级MBA学员心目中的人大MBA么?
王冠:我想应该是“转折”吧。因为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人大MBA有了很大的改革,SAIL计划和企业导师项目的启动都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的,我们可以说是人大MBA的改革一代了。09年也成为了人大MBA的转折点,当然我们也是第一批的收益者。就我个人而言,在MBA期间其实可能完成了几件事情,首先是职业规划方向的确立,从一个“理工男”到如今从事PE的工作,这样的职业选择也是结合SAIL计划的帮助实现的。包政老师有句话我还记得很深,我们不仅要学会加法,更要先懂得做减法道理,去掉那些自己不擅长,困扰自己的东西,剩下就是的核心竞争力,先做好一个点。与其他同学相比,我更擅长的是分析研究某个行业而不是管理实践,所以我走了一条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之路。可以说09级的MBA项目也是我个人人生的转折点吧。
记者:那最后可否给我们现在的MBA学员提供些建议,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他们应该在这两年做些什么呢?
王冠:其实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大一样,可能职业发展的问题我想MBA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们更有发言权吧,我这里就分享下自己的经历吧。首先,我想大家越早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越好。在大人的两年,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不同行业的同学,学校也会为我们准备很多的行业分享会,如果我们能够早早的确定下来自己想去的行业或者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会更加有针对性的参与这些活动,而且能够给我们留下大量的时间去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也就是我说的第二点,其实人民大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仅是限于我们商学院,同学们要去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去选课、去整合校内资源。另外就是我们校友资源,积累人脉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大的金融领域有广阔的校友资源,我是通过校友的QQ群和相关论坛结识了很多这个行业的同学,听说人大的MBA企业导师项目已经进行到了第四期,这也是同学们拓展人脉的渠道的最好时机。
记者: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的分享。祝你在母校渡过最难忘的一天。
“人文”
——97级MBA校友沙安75周年校庆访谈录
校友沙安现任职于地基基础研究所、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交流的过程中,沙安十分热情健谈,表达了对母校的热爱和祝福,也很关心商学院MBA现在的发展以及师弟师妹们的学习情况。
回想当年在人大MBA学习的时光,沙安难以掩盖激动的心情,称当时是自己生活最忙碌的时候,孩子很小、家里也很忙,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来人大上课,但却是感觉最充实的一段时间。沙安说:“当时单位一共有3个推荐名额,北大清华人大各一个,我本科是在清华土木工程系学习的,后来再到人大来学习MBA的知识,很是受益:第一、吸收人文类知识对工作提升有帮助,虽然MBA毕业后仍然在原来的工作单位,但读完之后明显觉得看问题不再那么局限,原来停留在行业内看行业,后来跳出行业看行业,眼光会更开阔;第二、对自己的思维开拓有帮助,管理类的知识看起来短期没有实际用处,但实际上已经对人的思维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观念在以后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人都是有启示的;第三、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很多正面影响,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再聚会的时候,也会聊到MBA对大家人生观的影响,尤其是我们工科背景的人,看待问题容易局限化固定化,而MBA对各自人生观的影响至今仍然受益良多。”
谈到MBA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沙安说,现在各大高校的MBA更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像企业导师这样的项目就是很好的教学模式,相信借助企业与高校教学相长的力量,MBA的教育必定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有用人才。他同时强调,企业管理一定要联系到企业环境,每一个体制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管理一定不能片面地强调执行力,要讲究管理的科学性。
采访之后,沙安表示很高兴这次能有机会参加人大75周年校庆,热爱摄影的他拿着相机,准备在校园里多捕捉一些有意义的画面。沙安说70周年校庆的时候,他拍的照片还被新浪作为新闻配图采用过。最后,沙安表达了对母校的诚挚祝福,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回校交流。
“提升”
——01级MBA校友75周年校庆访谈录
供职于某金融机构的人大MBA校友在阔别近十年后,返回学校参加活动,感慨本次校庆活动的主题非常好,回归教学与研究之本位,以吴玉章人文社科成就奖取代大型歌舞庆典,是人民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志。
面对在校的MBA学弟学妹们,该校友认为,MBA的学习生活为大家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同学们之间的资源共享是非常有帮助的,信息沟通比较的快捷,能够解决不少现实工中的问题。
他同时希望,学校能在各学科的科研教学方面进一步下功夫,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历史使命,多做社会调研报告,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影响。
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相应的社会地位同原来相比变化并不大。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国家及世界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在这次危急中作为国内顶级的人文类学校人大可以、应当而且需要去承担更多的使命及责任。
尾声
校友们心声即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75周年的日子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母校迈向更高辉煌的驻足之处。
祝福你,中国人民大学!愿你与共和国一同光辉成长!
编辑:范言
记者:王鹤亭 唐安静 王田田
摄影:王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