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14
2016年4月9日,一个温暖的周六下午,20余位MBM企业导师从全国各地齐聚明商702教室,加入王爽导师开办的“导师咖啡馆”,针对MBM项目的改革升级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本次活动引入了“世界咖啡”(world café)模式。在精心布置的温暖、安心、舒适的环境下,企业导师和MBA学生分五组入座,暂时抛下自己的背景,打破级别界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自由地聆听、贡献和反思,激发出最富创造力的思维碰撞。三次渐进式谈话分别探讨了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适合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什么因素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导师如何快速进入指导学生的角色”以及“何种考评机制和淘汰机制适合MBM项目的企业导师”。每轮讨论后,每桌的“桌长”留在原位,其余的人则随意互换到其他桌,将上轮讨论的精华带进了新的小组。在这种别开生面的会议中,集体的智慧呈几何型迸发,而行动的可能性也随之涌现出来。
这里没有张总李总,只有交心朋友;这里没有训导,只有思维的聚集和成果的分享。三个小时不知不觉流过,而朋友们的精彩思维火花却一直在所有人心中闪烁,发言积极且发人深省。
企业导师王功:每次讲一个自己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从而得到一个“理”。通过真实而有时效性的案例讨论,教给学生区别于课堂的内容,获得理论上的提升。
企业导师奉金明:复盘真实案例,讲、论、理相结合;因人而异,消除职业规划盲点;师生都从对方需求出发,互相尊重、帮助均衡、教学相长,方可乐此不疲。
企业导师刘雪茹:激励要以学生需求为主,体现个性化。
企业导师陈玥:因材施教,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快速激发学生;考评要有针对性,通过既有娱乐性又有压力的方式进行约束。
企业导师张占魁:目的与个性相结合,比如对事业心、家庭关系、事业模式的梳理进行带入。
企业导师金摇光:要正面激励,不要负面惩罚;成立导师自律组织,进行导师群体决策,进行自主运作。
企业导师龚龙骏:7年MBM导师的体会——导师和学生需要双重自我认知和自律。
企业导师周晓曦:对学生而言,作为未来之星,如何在短时间内向自己的导师做好个人营销,这体现了情商的差异;对导师而言,要和学生双向学习。
MBM•聚享汇是针对MBA企业导师开展的系列交流活动,是企业导师在项目中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探索,旨在增加MBM导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企业导师平台建设,推动MBM项目的改革和优化。
撰稿:2014P6班 郭凡
编辑:MBA项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