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返回上一页

【2016入学导向】“一引”之MBA职业路径转换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06-21

关于MBAer转型,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通过读名校的MBA转型到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等看起来更高大上、更多金的行业。你是不是也这样想?

2016年6月16日,北京爱钱帮财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王吉涛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北区食堂419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MBA职业路径转换”的演讲。

1.  转行有损耗

一万小时理论:在一个领域要成为专家,要积累一万个工时,大约要4-5年。所以如果你原来在能源行业工作五年,再转到金融行业,那原来的积累,可能80-90%都损耗掉。你如果选择接受,那么转型肯定会带来收入的下降,腰斩都是很可能的。

王总第一次转型是从普华的管理咨询转型到PE,第二次是从PE转型到国开行夹层投资,第三次是从国开行转型到互联网金融,创办爱钱帮。管理咨询和投行的共性是怎么看/判断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判断是否值得投资;投行和互联网金融,共性是都是金融行业。所以说,王总的每次转型都有一定的损耗,但是损耗不是很大。

最理想情况下,是从小就有一个笃定的目标,然后本科、研究生及后面每一段工作履历,都在为你当初的目标积累一万小时甚至几万小时。

2. 行业的选择

这个行业要不要转,值不值得转?要顺“势”而为!

王总认为这个“势”源于生产力的提升,原来100个人干的事,现在1个人就能干。举一个“去中心化”的例子,银行作为一个中心,先揽储,再放贷。这种模式效率没有点对点借贷(P2P)效率高,也就是借款人通过平台审核面向个人直接借贷。再比如,出租车电话约车,先把所有人的预约信息汇总,再发给出租车,肯定没有乘客通过滴滴客户端直接约车效率高。

如何判断处于“势”的行业?

王总认为能够深刻变革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就是有“势”存在的地方。不一定是朝阳行业,比如金融行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几千年前就有放高利贷,但是融入互联网技术,金融行业衍生出互联网金融行业,暴发出强劲的生产力提升。同样,传统行业,比如医疗、能源、汽车、文化传媒等,这些融入联网技术,是否会出现“势”,这就需要你自己的判断,如果答案是会,那么这也可能是朝阳行业,这时选择继续深耕,比转行金融优势大很多,因为你也许已经累积了一万小时,何必白白损耗掉呢?

3. 切忌人云亦云

很多同学只看到成功者外表的光鲜,殊不知背后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更不知成功创业者的身边是千千万万失败的创业者。

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很多收入平平,更甚者因为压力和风险走向极端。所以选择什么行业,或者转型至什么行业,不要光看其他人,而是要看自己。

职业的发展,根本上源于你的价值观、使命和兴趣。

你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王总建议多看哲学、历史书籍,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学会做人、了解自己和懂得悟道。现在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在拼命的增加冰山上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冰山下面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举个例子,你能否容得下,甚至吸引得来比你专业能力更强的人为你服务,是考查是否能胜任管理者的一个软性素质。

主讲嘉宾与学生嘉宾交流:毛斌超(右二)福人远(右一)

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

 

撰稿:2016级拟录取 林浙波

摄影:2016级拟录取 杨雨坤

编辑:MBA项目中心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博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