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返回上一页

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主任周禹副教授新浪访谈实录

发布时间:2014-12-09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顶级高等学府,其已有64年发展历史的商学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人大更是1991年国内首批创办MBA项目的高校。 2012年教育部官方发布数据称人大工商管理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位,其MBA项目先后获得欧洲EQUIS和美国AACSB双重认证。中国人民大学MBA中心主任周禹做客新浪访谈间,深刻解析人大MBA发展模式。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新浪网商学院频道为您带来的2015年MBA招生访谈节目,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人大商学院副教授、MBA中心主任周禹老师。

周禹:非常荣幸来到新浪商学院和新浪的网友交流,大家好。

 

主持人:大家知道MBA项目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引起了风潮,很快在全球吸引了很多想要加入管理团队的人才。我知道您教授人大本科生、MBA、EMBA的课程,读MBA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人大是怎么样做到不断的创新,具有哪些自己的特色呢?

周禹:MBA教育是高等教育里面、工商管理里面很成熟的项目,全球各大商学院都有基础的MBA项目,是正式的学位教育的项目。这么多年MBA热,很多产业里面的人士、管理者来读MBA。

MBA教育发展这么多年来,其实能在多个方面,多个纬度给管理者和学员们提供促进和提升。首先会帮我们提升商业实践的能力。第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利于帮助学员开拓国际视野。第三,从切实角度看,顶尖一流商学院MBA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培养体系的打造,对职业生涯的提升、转型,是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职业的转化上,能够拓展职业能力,或者提升上,能够深化专业的技能,甚至有很多学员创业,不管是课程平台还是校友平台都能提供很多的资源。除了提升自己,强化我们的职业,还有拓展我们的社会网络。这些可能是所有MBA项目都致力于去提供的益处。

结合人民大学的商学院MBA教育来说,我们的特点是非常鲜明和突出的。我们是共和国工商管理教育的长子,我们整个学院到今年64年,MBA教育是全国第一家,历史长,积累非常的厚重。从学校来说,人民大学的校训强调实事求是,我们唯实、务实,强调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管理和领导能力。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定位是要立足中国,且具备全球视野的一流商学院。这意味着我们不是打造一所在中国的美式或者欧式商学院。我们非常强调自己的特色,强化中国情境与全球智慧的深度结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一方面发挥本土深厚的优势,一方面我们也在锐意改革和创新,2010年和2013年,我们拿下了欧洲的EQUIS认证和美国AACSB认证,两大国际商学院的顶级认证。意味着我们的MBA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学历的含金量和欧美顶级商学院是在一个平面上的。2012年我们是作为早期的发起方之一,参与了耶鲁管理学院的高端管理联盟,今年该联盟扩展到27家分布在全球各大洲的顶级商学院。对学生提高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化视野提供了很大的平台。2012年,教育部官方正式评估,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全国排名第一。这都是很显性的教育质量的体现。

结合我们的这些优势,我们在培养MBA上,我们特别强调国情和国际并重,实践和理论齐行,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度实践能力、宽广国际视野、厚重的社会责任的管理者、创业者和企业家。这是我们基本的情况。

 

主持人:很多人都说现在的MBA面试也是自我营销的过程,很多考生会为了想进入学校而把自己包装成院校所青睐的产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大怎么样挑选适合自己商学院的人才呢?

周禹:我们的培养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对入口关非常的看重。这么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举措性的创新。在网上可以看到,正常批招考之前我们有提前批的面试,很多心仪我们备考生的都会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来了之后表现特别好。我们在招生过程上,我们的教授和企业家导师共同来组成评审和招生委员会,一个是从学者的视角,一个是从管理者的视角来把握。来到人民大学商学院报考的考生,职业背景、产业背景、学历背景在国内已经是属于较好的群体。在面试具体的环节,我们并不是很看重硬知识,我们整个过程重在识别考生的软素质,他的自信,他对自己职业目标规划的理性、清晰程度及切实性,团队合作和互动的能力,以及对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在沟通表达中的逻辑性等等方面。我们认为这些软素质是能够支撑将来的管理者,表现得更为卓越而不仅仅是胜任,这是很重要的。知识层面的东西对今天的MBA学生而言不再是主要的壁垒,通过网络媒介也好学员们自身能够获得的知识信息量是非常大的,知识含量可以通过国家的考试鉴别和区分,而我们更看重以上提到的那些能够支持学员在职业上长期发展和成就的软素质。这大概是招生上的基本的导向。

 

主持人:2015年具体招生政策有没有一些变化?

周禹:2015年招生政策延续了这几年关键的举措和步骤,没有大的变化。2015年我们会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方面的考察和关注。这几年,我们的生源越来越多样化,不管是产业背景、年龄背景或者是职业生涯的特色,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将本着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吸纳、招收有不同背景,有活力的学生,让学生群体之间也产生很好的化化合反应。

 

主持人:管理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变化,过去更倾向于金融领域,或者是专业性领域的培养,可能注重定量分析,或者是由于关注数字而与管理者实际面临的挑战有脱节。现在比较注重通才方面的培养。人大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上能体现出我们培养的这些目标吗?

周禹:谢谢你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国内、国际,都对MBA教育进行反思,说管理或者是领导力,到底是一门手艺,基于分析、数据、报表展开的工作,还是需要具备更综合的能力。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恰恰就切中人民大学商学院MBA教育的特色。

这几年我们一直围绕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打造,我们一直在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我们形成了一些很有特色和识别度的创新举措:

第一,我们对MBA学生的培养,特别强调构建“宽口径”和“大培养”的体系。当然这不仅仅是理念,除了前面谈到我们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之外,人民大学本身有深厚的人文社科优势和底蕴,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等等,我们有9个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我们对MBA教育的体系,也是嵌入到人民大学丰厚的学科沃土里面去的,我们有超过500门包括商学院自身课程在内的,涵盖人民大学多门优势学科在内的开放课程,都是向我们的MBA学员开放的。。这500门宽口径的培养课程,可以说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第二,在课程模式上,我们的创新力度非常大,我们一直在打造“立体化”或者“整合化”的教学体系。我们的核心课程体系现在由“精干的主干课程”、“丰厚的选修课程”以及“创新性的平台课程”,三大维度构成。

其中,核心的主干课强调帮助,学生充实和夯实管理的专业技能和实用方法,在定战略、管财务、带团队、引领市场等等基本的职能上强化实践能力。

丰厚的选修课程,如上所言,包括了商学院自身的选修课、款学科专业的选修课以及企业家导师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元的学习增量和选项空间,全面扩宽。

更有特色的,从前几年开始,我们开发了很多创新性的平台性课程,核心的主干课、宽厚的选修课、创新的平台课三位一体。平台课的创新在内容上、师资上、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多新的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口碑和满意度有非常好。我们将4种不同的适合于管理者的学习方式,引入进来。其一是“整合性学习”,由于商科教育比较成熟,传统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条块分割,财务管理的课、人力资源的课、市场营销的课。专业的深度有了,但是也同样形成了专业知识的壁垒。今天一个好的管理者、领导者要解决管理问题,要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需要打通专业职能门类的课程,我们专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整合课,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或者以一些主题来贯穿传统的课程,给学生提供整合的教育,使其具备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行动式”或“经验式”的学习。我们是国内首善之举,推出了TAP计划(团队实践项目),学生和老师自愿结队,到全国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标杆企业里面去,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在和企业直接发生咨询服务的互动过程当中,在行动中反思、提炼,形成学生自身对管理问题的系统思考和行动能力。4期已经完成了44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学员的好评以及老师的好评。第三类是“模拟性学习”,2014年人大MBA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盘模拟项目(简称BEST),由资深教授杨杜老师担任项目主任。BEST项目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让学员们在高强度、高仿真状态下获得对自我突破的把握,然后实践自我的提升。第四种方式是“教练式学习”,从09年开始我们就推出了MBM项目,即企业家导师教练项目,基于商学院庞大优质的校友资源,我们聘请了300多位个企业家导师,这些导师每年为期一年来定点化地指导MBA学员,与企业家近身辅导、口传心授。我们把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和创新性的平台课程三位一体整合起来,给学员提供了立体化培养解决方案,我们相信这在国内甚至国际上也是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学员的实际满意度也非常高、收获非常厚实。

 

主持人:周老师,我不太懂,我会有一个疑问,来到人大商学院就读MBA,起点不同、行业背景不同,很多样化的群体,来就读以后,课程会有接受的过程,他是金融领域的,可能对金融比较快,人力资源管理,他要是学人力资源这方面接受会比较快。多样化的学员怎么让自己的学习更有价值呢?

周禹:我们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定制化培养。他们进来之前,由于行业背景不同,专业职能不同,我们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到立体化课程体系里面,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所以我们在他入学之前,甚至新学期开始之前,我们有一系列的辅导和导入计划。每年各种辅导和导入计划超过70多场次。更重要的是导入计划充分对接了校友资源和企业家资源。我们提到的企业家的校友导师们,他们会跟学生点对点一对一帮他们制定他们的职业生涯计划,从而知道,这是我的专业,我的强项如何充实,其他是我的短板通过大培养体系如何来充实。预备工作和导入工作是在学前、学中、学后一直都在做全程的培养。

另外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创新,也是特色。我们过去这几年在国际高端合作和全球化培养上布置特别大。我们和耶鲁管理学院的合作,我们现在有很多双学位的项目,我们和耶鲁的合作,他们专门给我们最惠国的待遇,每年有7—8名,会越来越多的优质的MBA学生进修耶鲁的高级管理硕士(MAM项目),,可以拿到人大商学院MBA的学位和耶鲁管理学院的MBA项目,这个含金量非常高。早期我们有纽约州立大学有项目,近期我们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我们的MBA与他们的房地产硕士项目的合作的双学位项目,综合性MBA学位项目和行业性硕士学位项目结合的双学位项目。

当然,要说短期的国际交流、交换项目,那可谓不计其数。我们和耶鲁联盟有27家,都是各个国家的顶级商学院,欧美的,甚至今年耶鲁还引进了非洲的。我们还和50多家高校签了交换生协议,短期、长期灵活性的游学项目非常多。IMBA班的学生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国际化交流培养。为了支撑这些,学院、学校业提供了很多高额奖学,对国际学生几乎可以做到全额奖学金。我们自己的本土学生也有各种国家级、学校级和学院级的奖学金。为了强调国际化的能力,考生如果你有GMAT成绩,我们也有专门的奖学金。各种奖学金总计平均每年超过550多万。

还要说特色,大培养体系下的非课程类的项目或活动,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种协会、团体等等,有20多家,他们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去年我们获得了亚沙赛的冠军,我们强调全周期培养和服务,做到五业全支持,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我们尽可能做到全链条的培养,为了支撑这些,我们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庞大优质的校友网络。人大的校友20多万,商学院的校友5万多,MBA校友是6千多,每年商学院毕业的校友占整个人民大学五分之一。我相信你也能看到,前一段时间有报告显示,中国上市公司里面的高管,人大的校友是816人,是全国最多的。

我们把这些课堂内、课堂外,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宽口径大培养的平台,学生的成长空间非常大。

 

主持人:MBA的教育目标培养高级的职业经理人。大家都知道,领导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确实不是天生的。他们也会有疑问,这些能力真的能够通过培养可以培养出来的吗?周老师,您也是作为人大商学院人力资源的课程的老师,在您的执教生涯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学员,从入学到离开人大这个过程中,他的这些领导力或者是与人沟通的能力综合能力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提升的?

周禹:不仅仅是作为中心的服务者或者说管理者,作为老师的个人而言,我对我教过每一个学生都印象深刻。每一个学生都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都觉得他们回到他们的职业里,或者到他们的产业里,我们认为是极好的人才,是有巨大潜力、快速成长的精英。

 

主持人:进来的时候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的。

周禹:对,出去的时候他们又上了一个台阶。你说到的领导力、沟通能力也是软素质里面很重要的能力。软素质能不能培养,回答当然是yes。最关键是如何培养?我发现我们的学生随着生源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的年龄化,他们在软素质的基础上非常好。创新思维、开放性、跟人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看来是非常积极的趋势和变化。在课堂培养上,前面谈到的那些行动性学习和模拟性学习,整合性的课程、教练式的学习,这一系列都是在课堂上、线上线下都让他们多方面、多维度不同的迭代、沟通。

 

主持人:感觉每一天都有进步。

周禹:领导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我们有这一门课,课堂上学多少学时,更重要的是整个培养链条,最后都会落实到核心的软素质上。他们在学习中跟人交流中探索解决方案,沟通强度是非常大的。软素质的培养,也都是容纳在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解决方案当中。

 

主持人:商学院更加强调团队合作,选择就读MBA的学员在课堂上跟老师学到的东西,与同学当中学到的东西其实是一样多的。选择什么样的学校,选择跟谁学习也很重要,人大的学生构成以及我们是怎么样具体利用校友资源为大家服务的?

周禹:我们一直强调立体化的学习课程,课堂上跟老师学,课堂下和同学学,各种实践项目在行动中学习,直接到企业里面,解决企业的问题与企业在互动中学。导师项目,直接跟着前辈们学。我们都是给他打造立体性的学习状态。

这两年,我们的生源结构持续优化,我们也对此充满信心。拿14年这批学生来看,平均年龄是30岁。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学员占比98.9%。从学历背景上,985、211毕业占到60%,生源质量还是具有优势的。平均工作年限大概是6.8年,都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积累的。从行业结构上来看,比较均衡,占比最多的是金融服务业,占21.4%,其次是跟新浪类似的IT、互联网、通信这一类20.3%,这两类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包括高科制造、房地产、咨询服务、医疗保健都是有相对均衡的分布。

从企业结构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企业性质上也相当均衡,所谓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35%,外资合资企业29.9%,民营企业26.1%,这三大类企业,在我们这里也是三分天下。还有3%是去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这几年的变化会有2—5%的学员在就读过程当中,通过跟企业家导师、学员、老师交流和互动,他们很敏锐把握一些机会和可能性,自己去开创、开拓,每年有2—5%的学生是自主创业的。这批学员也是会格外关注的。因为商学院除了培养管理者们,创业者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国家大力鼓励的。

现在看到入学的水平,同学们也会关心,我们的毕业怎么样。2013年,就业率99%,1%是因为自主创业。就业情况从行业来看,最多是在金融领域,包括银行类、金融类公司、投资证券公司的等等,这些加起来13年在金融类行业的实际就业占到22.57%。第二类跟生源一样,18.6%是在通信、IT、移动互联领域。其他的行业分布也比较多元,30多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分布。我们的学员结构非常均衡。他们之间的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大。

在充分利用导师校友上,我们刚才说了几个庞大的数字,我们对校友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我们聘了300-400个企业家导师,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我们的校友,企业的高管或者是负责人。他们在我们的学生的招考、面试过程当中,导师辅导计划,以及学生的再就业上都是近水楼台,他们都在全方位提供支持。这两年,还有整合课、行动课,企业家导师跟教授一起搭台上课,我们推出了大量的课程组模式,让大家既听到教授的真知灼见,也能直接向校友企业家们进行直接的互动和手把手的教练。我们把一些特色课堂都是以教师组的形式来为学员授课。甚至有企业家组成团队,给学生开设行业里面最前沿的问题相关的课程,学生的满意度等等都非常高。

刚才我们介绍了一系列人大商学院MBA项目,MBA教育的特色,突出的创新,以及领导的优势,在这里也借新浪商学院的机会和平台,也欢迎各行各业的管理的精英们来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我们在人大商学院等着大家。谢谢。

 

主持人:也谢谢周老师,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跟人大有关的事,我们也希望人大在2015年,以及未来和以后都能招收到自己心仪的学员。

 

本文节选自新浪教育频道。

点此访问新浪教育频道

点此访问新浪教育频道视频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博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