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返回上一页

根植中国 融通世界

发布时间:2013-03-08

主持人: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腾讯商学院院长访谈间。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伊志宏女士。伊老师你好。

伊志宏:主持人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2012年耶鲁大学成立了高端管理联盟。中国人民大学是这个联盟在中国大陆的发起人。也是目前我最活跃、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当初参与这个联盟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实质性战略合作推动管理教育国际化发展

伊志宏:这个联盟的创意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施耐德教授经过深思熟虑后实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这几年在国际化领域发展很快,但是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与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建立实质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寻找了若干个学校,经过认真的分析,我们认为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跟中国人民大学在学校的层面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交流,而且两所学院在人文、社会学科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2011年10月,我到耶鲁与施耐德教授进行了会面,与他沟通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人大商学院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构想。2011年11月,施耐德教授来人大访问,在此期间我们确定了两个学院的合作关系。后来,当他有了建立管理联盟的构想后,人大商学院也成为了创始成员及现在最活跃的份子。

主持人:刚才您特别提到要建立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的商学院也有各种联盟。为什么特别强调实质性和战略性的合作?

伊志宏: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新兴市场国家的商学院都在寻求与具有全球声誉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合作。我们也看到最近这些年,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也都在建立发展自己的国际化。但是迄今为止,在院校间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合作中,比较多的还都是基于一流商学院对管理教育、对全球教育的一种视角。他们到新兴市场来合作,更多的还是看重新兴市场的市场以及生源等等因素。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本土的商学院也会受益,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合作并不是平等的合作。

而实质性和战略性的合作则是在平等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合作。在管理联盟中,我认为无论是人大和耶鲁的合作,还是与联盟院校之间的合作,大家是基于一种比较平等的合作。是基于一流商学院对未来管理教育发展,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潜力的一种充分尊重基础上的合作。我们对全球化市场下的视野非常认同。在这样的基础下,无论是学生的培养项目,还是案例的联合开发、联合授课,以及未来可能要推动的教师研究上的合作等等都是在平等的视角下进行的合作。只有平等的合作基础,才能有真正的战略性和实质性的合作。

主持人:刚才您特别提到了平等性是实质性战略性的合作的基础。接下来3月4号到8号我们会有一个国际交流周的项目,这是我们高端管理联盟第一次交流周项目。全球一共有五家商学院参加,人大是其中之一。这次交流周的项目您寄于什么样的期望?

伊志宏:交流周有很多学院也在开展,全球高端管理联盟(GNAM)推出的国际交流周活动与其他院校开展的交流周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加强调全球视角和多元视角,以及学生、教师和联盟院校之间的网络来运作。比如全球视角方面,过去欧美商学院做交流周,通常的模式都是一个老师,带他的一组学生,到中国来一周或者两周,参访一些企业,少数的可能还会让本土商学院的老师为他们授课,再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动。然后回去了。而GNAM的交流周是一个基于联盟现有伙伴成员的优势的一种网络合作。

第一期项目有五所学校参与,参与院校要派出四组学生到另外四个学校交流,同时还要接待来自这四所交流院校的学生,在五校中同时开展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共有230多名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派出48名学生,接待40名学生。

在交流周期间,每个参与院校都是五校学生一起上课,他们还将围绕各校设置的课程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参访企业与各国企业家对话。人大这次定的主题是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由于参与交流周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五校学生会结合每个国家的特点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管理知识进行讨论,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视野中碰撞学习,共同扩充视野加强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

这个运营模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所有参加项目的学院都可以享受联盟里面其他一流商学院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学生可以到耶鲁、到西班牙IE商学院以及联盟中其他院校进行学习。不同于过去单一的交流合作,目前的交流合作基于管理联盟的基础上,会使学生享受国际化的教育的同时,也并不增加太多的办学成本。

多元视角下的交流活动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

主持人:刚才您也反复提到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视角。您是如何看待商学院的国际化的?这两个是其中的关健词吗?

伊志宏:是关健词。商学院的学科特点是应用性很强。商学院培养的管理人才是要为企业服务的。所以我们之所以认为商学院要国际化,是因为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学院培养的人才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管理能力。这不是说你愿意不愿意和你要不要做的,而是必须做的。

主持人:现在国际化几乎是每一个商学院会把它作为一个特色来分享的,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商学院会派我们的教师出国,也会从国外的院校邀请教师来上课。人大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您觉得哪些是可以给大家分享的?

伊志宏:人大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战略有几个关健词,也代表了我们整个发展战略和历程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关健词是国际标准和办学理念。

第二个关健词是国际显示度。在国际管理教育的舞台上,第一显示度还是在教育领域,目前,我们看到我们的学生、教师、科研、合作项目有了更多的国际显示度。当然我们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大商学院培养的学生在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参与管理工作。

第三个关健词叫国际影响力。现在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我们的企业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希望我们的教育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主持人:刚才提到三个关键词:国际标准、办学理念,第二个是国际显示度、第三个是国际影响力。您之前还编印了一本书《MBA教育再思考》,您之后接受的访谈里面也特别提到了MBA教育的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教学太关注功能化,把企业的业务分成一个一个模块来教育。忽略了它的整合。

第二,我们关注硬能力,分析能力,忽略了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第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理念。这三方面是我们MBA目前教育的缺乏度。我想问问您,人大在这三方面做了哪些改进措施?对于MBA同学来说,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是如何相辅相成逐步提升的?

伊志宏:刚才那三个方面是对管理教育或者MBA教育的批评和反思,这不仅仅是我的意见,应该说这也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形成的一个共识。以美国院校为代表,随着他们的管理教育五六十年的发展与积淀,商学院的学科设置越来越科学化,管理授课也越来越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强调分析能力和功能化管理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学员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此衍生出一些对管理教育的批评。面对这些批评,很多院校都开始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在国际教育领域是比较早的开始对MBA项目做大幅度改革的院校。我们对他们的一些改革举措和理念也比较认同。因此,在认真分析了国际管理教育改革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对人大商学院MBA项目的培养也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MBA项目中,我们强调国际化的发展,我们也将以管理联盟为基础进一步发展MBA项目的国际化,基于联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的管理能力。同时,人大MBA项目还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11年,人大商学院启动了团队实践项目TAP,这个项目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做管理咨询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解决真实管理问题的能力。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以这次为支点,从而达到相辅相成地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培养根植中国融通世界的管理者

主持人:之前我们问伊老师,国际化重要还是提高实践能力重要,她说这两个方面不矛盾,是可以相辅相成一起培养的。刚才也提到了两个支点,如何培养。最后一个问题想问问您,我们人大商学院是最早开设MBA项目之一。随着现在很多海外商学院也进入了本土市场,我们人大MBA项目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在国际化领域的发展,人大MBA发展未来几年的定位是什么?

伊志宏:目前,我们国家有230多家教学机构开设了MBA项目, 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海外的一些商学院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而国际化和本土化始终是管理教育领域里面两个最关键的发展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就是希望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希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又具有本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立足中国实践,我们拥有一批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非常熟悉的老师,我想在中国的200多家商学院当中,没有哪一家商学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了解有人民大学商学院这么多、这么深。

主持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伊志宏:首先,中国人民大学拥有良好的学风,社会学科、应用性学科都要求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良好学风也被一代代教师的传承下来了。

其次,人民大学商学院有一批老师熟悉中国管理实践的老师,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一批老教师参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到后来的中青年教师都很好地继承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这一传统。

所以我们可以非常自豪的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商学院的老师是对中国本土企业最了解的教育机构和教师。比如大家熟悉的华为公司,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批老师为华为公司撰写了华为基本法,它也奠定了华为后面的发展。我们的很多老师为包括TCL、海尔在内的等等大企业去做过咨询。

目前,学院希望通过一些工作把老教师们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传承给年轻教师,包括刚才我提到的TAP项目,就是一批年龄大一点的老师带领年轻老师一起来完成的。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不仅培养学生,也还可以培养教师。

主持人:我们未来在国际化领域,未来人大MBA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伊志宏:项目的发展定位是要服务于学院的发展定位。2012年应该算是人民大学发展历史上很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0年人大商学院完成了欧洲的EQUIS国际认证。去年完成了美国的AACSB认证。而且去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我们今后MBA项目的发展目标是希望结合全院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希望最终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我们能够实现建设一流商学院的目标。同样,所有的项目,包括MBA项目的定位,能够在学院这个定位下面得以具体实现。

主持人:谢谢伊院长来到我们今天的现场。之前我也听到您说过,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时间不会太长。刚才您也明确提到希望花十到十五年时间来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共同期待人大。谢谢您。

伊志宏:谢谢。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博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