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2
3月21日下午,直播课第三期顺利开讲。本期课程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毛基业教授,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 张明裕先生,为大家带来主题分享。
教授课堂:《数字经济的本质》
主讲人:毛基业 教授
课程开始,毛基业教授首先指出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差的时代,关键看是否能够深刻准确地认识到变局并进行有效的能力构建。随后,毛基业教授逐步讲解了数字经济的定义以及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并结合畜牧养殖业案例进行了深度解析。
一、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
(一)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毛院长指出,2018年中国电商的移动端下单超过95%,购物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高达65.5%;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额达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电商销售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0%,约占世界总量一半;10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30强,4G用户已达12.8亿,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0%;5G引领重大突破。这一系列的数据和现象表明,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二)人口结构的变化
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网民的总和,其中有8亿的手机网民,80后和90后超过4亿。年轻人的线上消费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2.5亿的新中产人群愿意为服务和品质埋单,使得市场需要更加多样和多变,需要数字技术来捕捉和满足。
(三)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叠加催生大规模定制
在流通消费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该公司通过多个产业的业务前端APP连接广大消费者,产生实时数据,进而提供的智能服务,形成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以此来帮助企业做品牌推广、商品推荐、精准营销、运营分析等,以数据驱动智能应用的发展,通过整合和利用离散和闲置数据资源,带来效率提升。
毛院长指出,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字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正在迅速从提升边际效率转变为推动根本性的创新与颠覆转变。
二、数字经济的定义以及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
数字经济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为必要且关键生产资料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活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产生了更多平台型、生态型企业组织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赋能型组织。
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在201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开发利用数据资源。数字经济既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更是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把握机遇、统筹推进;而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抓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催生新技术、 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数字经济的本质
(一)数据连通的生猪全产业链案例分析
传统农业、养殖业作为第一产业,存在单位产出低、融资难、销售难等一系列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全流通等数字经济手段在农业、养殖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以养猪业为例,利用AI技术实现了猪只个数的识别和盘点,猪只数据的监测等,能够实现猪、场、车和员工实时可管控,养猪全过程可预警,对猪场的温度、湿度、光照都能够实时监控和预警,帮助猪场实现了数字化的升级和猪场实时透明化管理;有了数据积累以后,再通过分析数据进行智能化帮助个体猪场提升利润;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到了饲料企业,做了饲联网,实现原料 供应商和饲料加工企业的对接,解决猪场购买饲料难的问 题,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活体生猪的交易平台,帮助猪场把猪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再往下游,就是食品、屠宰企业,农信互联可形成食联网。
(二)数字经济的本质
综合以上案例,毛院长指出,数字经济的本质是被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一起重构的产业。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博士的话说,数字驱动一切,网络重构一切,利用数字技术,所有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次。
最后,毛教授给出结论,全面移动互联和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变革的方向是用互联网和数据重构传统行业,使得一切业务线上化,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企业应更加以客户为中心,使业务更多面向场景的应用,实现产品的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未来一切企业都将是科技企业。
嘉宾课堂:《数字经济的实践之路》
主讲人:张明裕 先生
随后,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 张明裕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以《数字经济的实践之路》为主题的分享。承接毛院长所讲,张总从理论引入企业实践,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详细的阐述了企业如何利用数据与区块链技术来驱动自身从供到销整套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经济的基础与要素
张总从企业经济活动流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开始了分享。任何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它所从事任何一个业务环节,都会产生数据,而这些从产业活动中产生的,聚流成海的数据就构成了数字经济的基础。
数据产生之后,需要有连接,之后才能有使用。企业在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数据,一部分会被企业内部使用,也有数据通过连接的通道被其他机构比如金融机构使用,其他机构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更全面准确的评估,也可以接着服务于企业的业务。
张总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从原本的业务驱动增长转为数据驱动增长,这需要企业从在业务层面,应用层面,数据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架构来支撑与实现。
二、数字化转型前企业间协作的信任问题
在案例分享之前,张总认为在企业与金融服务之间存在着业务跨地域化但金融服务属地化的产业协同的“鸿沟”。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跨地域,跨机构,跨系统的现实情况,造成风险大,“到底相信谁”等问题导致信任与协作难于达成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面的困难,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有了发展,企业对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但是因为产业互联网平台目前都未能拿到金融机构的授信,导致企业在平台上做的交易再向金融机构申请放款的时候也遇到了阻碍。
如何破解这双重的困难?张总讲到,作为国家战略的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由区块链所支撑的分布式记账技术是一种多方共同维护的一份不可篡改的记账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与企业间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任问题。
三、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
张总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在快消品的营销和销售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传统快消品营销和销售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利用传统模式很难解决。
而利用区块链数字赋能,通过对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情况的精准追踪,企业能够真实具体的了解到传统模式下只能宏观估计的问题,了解自己的经销商与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自身的营销互动与后续产品开发,促进增长。数字赋能在这里有着打通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逐层分隔的穿透效果。
张总分享的第二个案例是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案例。传统的产业集群配套服务模式存在着难以搭建配套信息流,核心企业信任无法跨级传递,支付结算无法自动化,业务场景单一等问题。
但是利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ABS融资模式,就可以打通供应商之间的壁垒,构建整条产业链间的信任,提升供应链效率。
四、案例总结与数字化经济实践蓝图
张明裕先生最后总结到,面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应该解剖自己的业务流程,发觉自己的科技依赖,探求自身业务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可能性。
在数字经济时代,分布式协作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据价值实现的破解之道。而区块链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连接器:构建信任,连接主体,提供业务、技术、与金融资源三位一体的赋能支撑。企业也需要在业务,技术与金融三个方面全面构建自己的数字经济能力。
撰稿:2019级IMBA 董小烨、李博文
编辑: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