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0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5月23日下午,由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主任周禹教授带队,MBA师生一行20余人在人大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典范”展览。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总书记这番话,向学校发出了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动员令。
中国不会亡 因为有陕公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大厅赫然竖立着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四个“顶梁柱”——1937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伴随着1950年10月3日举行的开学典礼,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正式成立。在讲解员同学的带领下,通过校史馆内展出的图片、照片、陈列的文件和史料,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这所以“人民”命名的大学,在历史长河中奋进求索、曲折辉煌的发展历程,和每个阶段充满的艰辛与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法学、史学、新闻学等诸多学科、专业、教材都发端于此;以吴玉章、成仿吾、宋涛、卫兴华、高铭暄等为代表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家、人民教师,秉持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使得这里成为思想与教育的先锋根据地。
此次参观校史展览,不仅为MBA同学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厚重历史文化、卓越学术传统和人文精神的机会,也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共同感受红色基因的平台。作为人大人,也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观感想
2021级 P7班 甄小璐
参观校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感慨良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博物馆走过的路线,我们重温了学校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沿革,感受了一代代人大开拓者、建设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同时也看到了人大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情况与教学科研成果,体会到了“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人大,以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在新时代所延续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光荣的人大人,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我们一定会把这一光荣传统继承好,牢记母校校训,把梦想紧紧扎根在这片热土上。
2022级 P2班 王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路从陕北公学走到中国人民大学,这不仅是一部校史,更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从救亡图存到振兴飞跃的见证。我曾经很羡慕先烈们,“若为自由故,万事皆可抛”,并感叹自己没能生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战争时代,我们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而在和平时代,我们更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守得住底线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的民族真正强大起来。参观过校史馆后,我发现命运的安排恰如其分。普通人看似平淡的工作和生活,也一样是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去做祖国需要你做的事,守住你该守住的阵地,就算你的阵地没有硝烟,也一样有意义。
2022级 P4班 毕杰龙
通过这次参观,切身感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前世今生”,一张张老照片,一页页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记录了人民大学的艰辛办学历程。从抗战救亡时期的陕北公学开始,人大的命运便同民族兴亡紧紧连在了一起,几经变迁终于成长为新时代的著名高等学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历程就如同人生一样,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也必定是充满荆棘和曲折的,而能指引我们走下去的一定是坚定的信念。作为MBA学生,在人大校园的时光非常短暂,除了学好各门课程,更要学习和领悟人大的信念与精神,从而提升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态度。感谢MBA项目中心的精心组织!
2022级 P5班 李墨
第一次踏入学校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是令人振奋的红色,仿佛在那一刻,我的思绪也回到了那个烽火岁月。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再到中国人民大学,红色基因的血脉传承延续至今。一代代人大人,始终把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那些饱含年代感的教材和珍贵的教学方案,无一不凝聚着人大人的心血,更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长的校史画卷中,我们与学校同行,与先贤同行,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前路漫漫,作为新时代的人大人,我们更要弘扬人大的精神,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做对国家有价值的人。
文字:2022级P2班 张心怡
图片:2022级P3班 王 宇
编辑:MBA项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