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返回上一页

【TAP】项目联展:管理赋能科创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3-01-18

项目名称

管理赋能科创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指导教师

吴武清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副教授

团队成员

刘春芸、曹扬、郭懿鸣、马东超、王静漪、阳超

公司简介

中科虹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人工智能领域孵化的高科技企业。虹星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远距离虹膜识别和智能三维人机交互两大核心技术,率先推出国内商业化远距离虹膜识别产品,实现了适用于大规模人群下的具有鲁棒三维活体检测的高精度身份认证。虹星科技以“打造通行世界的身份钥匙”为己任,致力于远距离虹膜人脸融合识别、智能视觉传感器、生物多属性分析云服务等领域的探索和研发,为公安司法、反恐维稳、边检、安防、机器人、金融、互联网、零售、教育、房地产等行业提供大规模视觉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的“硬件—软件—算法”整体解决方案。

企业需求

该企业的需求是基于生物制药行业的库存管理业务运营及财务核算分析的流程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创造性地利用中科虹星核心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数字化赋能的优化方案,实现合规、降本、增效的作用。

项目进程

项目确定之初,我们便现场走访了企业方总部,参观了解了企业最核心的产品及技术,并基本确定了项目目标及要点。中期,我们通过多次组织与企业方访谈,采访制药业行业资深专家,研究相关企业案例,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探讨了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也因此,中期答辩阶段我们成功呈现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导师组也给予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宝贵意见。基于导师组的意见,我们进一步开展调研、分析、论证,并向吴武清导师多次请教,反复修改,最终成功拿出了逻辑缜密、切合要害、系统有效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并在学院终期答辩会及企业方终期汇报上均获得了认可。

在TAP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不断培养自己的建构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我们认为,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团队实践项目”(TAP)这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才让我们能够焠企业经营之火,铸管理实践之刃。

指导教师

吴武清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担任《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J Syst Sci Complex》等期刊匿名审稿人;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信用专业人才库委员

研究方向:智能财会、大数据风险管理、数字治理和公司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商业数据分析

我们组的指导教师是吴武清老师。吴老师学识渊博,不仅给予了我们团队专业知识、管理理论等方面的指导,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推进项目进度,帮我们寻找各种生物制药领域的相关资源。细心的吴老师会提醒我们做好过程中的工作结果沉淀,更会在我们遭遇挫折时给予我们鼓励与关怀。

项目前期,吴老师带领我们走访企业,在参观企业方的技术与产品时,利用自身广阔的视野与渊博的知识,对我们的方案设计给予了诸多创新建议;在与企业交流时,他指导我们厘清企业方的需求内涵、具体应用场景,让我们的努力方向清晰、可感,更为我们争取了技术方面相关的指导资源,补足了我们可能在科技领域知识薄弱的短板。

项目中期,吴老师不仅自己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更为我们广泛收集各种医疗行业、事务所中介、软件方等资深专家资源,通过与相关行业的大咖交流,解决了很多我们这些行业小白难以解决的难题,更通过在实践中的交流论证,明晰了我们数智化解决方案的价值与创新。

项目后期,吴老师多次抽出时间,听取我们的方案汇报,既在宏观层面和整体架构上为我们梳理逻辑,使方案结构紧密、逻辑清晰,对我们的汇报提出了很多具有实操意义的建议,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在评审组面前展现方案,同时又在细节层面和具体内容上,提出方案待完善、待改正的地方,使其内容更加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更加详实有价值。

吴武清老师不仅教学指导经验丰富,在企业项目实践领域也颇有心得,更能立足项目对学生个体的方案设计、过程推进、总结汇报等管理全环节的能力进行提升。在吴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TAP项目组最终提交了令课题企业满意的解决方案。

参与体会

曹扬

相比于对生物医药行业和生物识别技术的探索,让我感受更深的是项目从开始到最终我们经历的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一开始,我们好像连课题都没有办法通顺得读下来,即便是跟老师和企业开过会之后,依然对于自己要做什么感到迷茫。但是在一次次的会议、讨论、资料查阅的过程中,我们终拨云见日。这种柳暗花明的喜悦,源于企业方和吴老师的鼎力相助,也源于小组成员的和衷共济。我想这种精神上的变化和收获远比知识更让人难忘。

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企业方创始人及总经理侯总对我们团队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一方面,侯总紧贴前沿地选择本课题,让我们有机会对生物制药这一有远景的朝阳行业做深入的研究、学习;另一方面,他随时关心我们的动态,认真、细心听取我们的思路后,会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予以点评、指导,并将有利于开展项目的相关资料对我们开放,并嘱咐公司同事关注、响应我们的需求。

郭懿鸣

我负责本组TAP项目中的运营现状分析部分。我曾经深耕电商行业,运营是我比较擅长的部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在与指导老师和企业方充分沟通后我发现,目前医药行业的痛点正处于仓库运营和管理阶段,正好可以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帮助小组共同进步。TAP项目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无论是作为团队的作业、毕业论文的题材、实习的经验,还是当作一个公司的项目,都不会让你失望。这就是一次最宝贵的从0到1、从无到有的孕育过程。从第一次开会对课题的懵懂,过程中企业参访、导师交流的迷茫,团队之间不同意见的争执,到最后校内汇报和为企业出具方案的自信,这个不断试错、失败再来、获得成绩的过程,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提升能力、蜕变成长。

马东超

我在本次TAP中负责财务部分,通过参加这次TAP项目,我对医药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虹膜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认识。项目的顺利完成,得益于我们团队的团结协作。成员来自多元领域,各自有擅长的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利用了彼此的优势,才能一起把项目成功落地!同时,我们得到了吴武清老师和企业方导师们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理清思路,突出重围。最后感谢一下努力的自己,正是与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坚持不懈,才看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王静漪

我负责本次项目的数智化解决方案部分内容。我非常珍惜TAP项目这个宝贵的实践机会,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深化。大家群策群力,在指导老师吴教授的帮助下,多次开会,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TAP项目可以越办越好,让更多MBA同学们拥有这样的实践经历!

阳超

我负责本次项目的宏观环境分析部分。TAP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我接触到前沿的管理咨询课题,而且能够得到人大商学院资深教授的手把手指导,是非常宝贵的一次学习实践经历。这次实践一方面可以为我的工作履历增光添彩,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一线实务经验,精进我们的理论知识。希望小伙伴们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提升自我,贡献价值!

十余年来,人大商学院与企业通过TAP项目相联接,切实践行人大MBA培养目标中“行动学习”。同时,项目一方面促进学院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师生的实践咨询也为学术研究积累实务经验。双方的合作共赢,既有利于商学院发展,也是商学院服务社会企业、贡献管理智慧的体现。目前,TAP项目已开展12期,共计完成项目98个,参与学生556人,参与项目指导教师61人次。

文字:TAP项目团队

图片:TAP项目团队

编辑:MBA项目中心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博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