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教师寄语
丁瑛 市场营销系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与行为科学、绿色消费、自我概念相关的产品偏好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过人大商学院《消费者行为》的MBA课堂,我有幸与一批有趣且丰盈的灵魂相识、相知。课上,他们思维敏捷、才情洋溢,围绕着知识点与案例资料展开一场场唇枪舌剑;课下,他们互相扶持、心系天下,在各自的行业领域挥洒青春与智慧。他们正直、善良、坚毅、果敢,短短的八周课程转瞬即逝,但这份师生情谊将永留心间。我坚信这批优秀的MBA学子们将在中国的商业实践中书写光辉人生。最后,祝愿他们不忘初衷,努力奋斗,归来时心中有诗、眼中还有浩瀚星辰。
课程回顾
2022年2月23日18:30,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商学院502教室。
踏进教室的一瞬间可能会让人恍惚:自己是不是进错了教室?满墙的电影海报:无间道、卧虎藏龙、大话西游、霸王别姬、哈利·波特、泰坦尼克号、美丽人生、教父。能容纳120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
讲台上,主讲人温柔而坚定地缓缓开场:欢迎大家来到《消费者行为》第一堂课,我是本课程的主讲人,丁瑛。
丁瑛老师的《消费者行为》课程设置新颖独特、特具匠心,所以才有了教室里贴满电影海报的第一幕。丁老师根据同学们不同的选择偏好,利用电影海报将学生分为八组;课程全程选用2个哈佛商学院大案例、4个紧跟时事的热点案例、28个创意广告视频,以及160个随堂小案例;课程为期八周,依次讲述了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决策模型、知觉与注意、记忆与学习、动机与品牌定位、决策偏见、网络营销及口碑传播,让同学们站在消费者视角理解商业逻辑,了解消费决策模型,从而帮助企业如何利用感官营销吸引消费者注意,建立品牌价值,从而留存消费者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消费心理。课程节奏紧凑而充实,教授生动而形象。
受疫情影响,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丁瑛老师“因地制宜”,采用弹幕互动、话题讨论投票、及时讨论等教学方式,增强课堂互动,弥补了同学们不能到校的遗憾。同学们畅所欲言,将工作中的问题带回课堂,又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虽然只开放了60个选课名额,但几乎每节课都有近百名学生到场,线上授课同时在线人数最多可达200余人。
《消费者行为》的课程创新,不仅体现在日常授课上,还在于将最后一堂课改为不限形式的汇报大PARTY,使得结课仪式感满满。情景剧、私董会、现场竞拍NFT、国风小姐姐倾情演讲…报告形式达到内卷新高度,全程高能+名场面不断。每一个同学都精心装扮,认真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报告中去,真可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学习体会
2021级P7班 甄小璐
丁瑛老师的《消费者行为》,我认为可以用新鲜、深度、增值这三个词概括。
新鲜:课堂上使用的案例,有的时候甚至是上课前两天才出来的热点事件,让我们感觉到鲜活、可信,因为学到的是与时俱进的新现象。
深度:《消费者行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包括统计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等。这类课程在教授时容易浮于表面,但丁老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案例,依次带出消费决策与有限理论、知觉与感官营销、记忆与品牌、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等知识点,我们的思考也从单纯的音视频过度到有深度的理论概念。
增值:丁老师也会额外传授一些课堂之外的内容,比如如何做哈佛案例分析、最后一节课围绕案例而进行的大party,让所有同学都在认真准备中充满期待。
8周课程,不管是线上课还是线下课,都让我记忆犹新,不舍结束。
2021级P5班 岳阳
丁瑛老师的《消费者行为》课程,聚焦于市场营销学中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为同学们讲述了藏在广告、促销等一系列销售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从市场定位、消费者需求确认、信息检索、选项评估,再到确定购买决策和购买后评价,纷繁复杂的营销手段最终殊途同归,实现了消费者从需求到满足的过程。这门课的内容充分,形式多样,课上互动气氛热烈,作为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丁瑛老师的初心和坚持。感谢人大商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课程和学习平台。
新闻与传播2021级专硕班 王彩珊
很荣幸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参与到商学院开设的《消费者行为》课程中。丁瑛老师按照爱好随机组队的方式给新闻与MBA带来更多交叉融合的可能性,让我有机会遇见更多不同年龄段的有趣的、可爱的同学,大家互学、互助、互促、互进,达到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发挥与融合;同时,作为一名留学生,贯穿国际文化交流的目的,将自己的国际热情带到课堂上。我深刻体会到消费者行为给我带来的学术魅力和人文魅力。在温柔又有力量的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本门课程成就学生每个人成为独到的自己!
2021级IMBA班 文锋
丁瑛老师的课堂是很值得期待的,下面是三个使我印象深刻的特点。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对于企业而言,营销与销售的区别是什么?一段高速公路弯道上,如何能有效控制汽车超速但同时最节省开支成本?课程上有若干个这样的问题思考,一方面帮我们巩固基本功,另一方面开拓我们视野,看到专业在现实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八周的课堂里,有两个丁瑛老师挑选的案例与一个期末自选案例,需要我们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深度分析。案例研讨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商业认知、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如消费者决策模型如何应用?案例中的企业为何关注当前的问题?我们能有什么提升方案?每个课程团队如何能充满创意并且高质量的完成案例报告?只有我们真正参与进来了,才有更深的体会与收获。
课程思政:丁瑛老师很用心,课件会经常迭代保持常新。此外,课堂上还会融入思政内容,即让我们在成为一名有实力的“剑客”同时,去思考为何“亮剑”。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祝未来的人大MBAer能选上这门课,爱上这么课。
2021级P6班 丁莎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下社会,谁都可以去“传道”和“解惑”,声音太多渠道也太多了,可信度也在逐渐消退。唯有“授业”这一条,只有在课堂上的讲授和交流才能去实现的。《消费者行为》的课堂授业,让我们理解了丁瑛老师的情怀,理解到一个老师对讲台的迷恋和执着。真心希望老师能在象牙塔里一直被好好保护,做那个芳华绚烂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
新闻学院2021级 马学玲
纵万千不舍,4月20日晚,丁瑛老师讲授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在席慕容的一首诗中结束了。茫茫人海,从初识到不舍,两个月时光里,丁瑛老师定格了太多惊喜与感动。
初识丁瑛,一个明媚的女子,一堂陌生的商学院课程——于我,这个来自新闻学院的学生,是陌生,甚至隔阂;再识丁瑛,一个频频援引历史滔滔讲述“消费者行为”的“穿越者”,一堂有趣有料的商学院课程——此时,于我而言,是茅塞顿开,是触类旁通;相识丁瑛,一个把诗写在结课PPT最后一页的老师,一门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不计回报坚持开了9年的课程——可是,相识时,已是作别时。
再回首,如何评价丁瑛老师?我觉得,她是一名给商学院课程“上色”的老师——这商业本色上面的历史底色、人文成色,金光闪闪。多么有幸,我们一起走过。
2021级P6班 姜慧
始于初春,终于春末,贯穿整个樱花季的《消费者行为学》在谷雨这天恋恋不舍地跟我们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还记得第一次课作为旁听生的我便被丁瑛老师饶有趣味的授课方式深深地吸引,接下来的一周想尽办法抢到这门课;随着课程深入才发现不仅授课方式新颖,课程内容更是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将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理论相结合,每次课都是意犹未尽。正是丁瑛老师负责任的态度,让大家对待这门选修课的态度无比认真,经常讨论问题、做作业到深夜,且乐此不疲……感谢丁老师的初心与坚持,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好的一门课,认识了这么好的一位老师,感恩相遇,不负遇见。
结课最后,丁瑛送给同学们一首席慕蓉的诗,鼓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务工作中,同时不忘母校,常回母校看看。
文字:2021级P6班 王亚楠
图片:2021级P6班 丁莎莎
2021级P6班 王亚楠
编辑:MBA项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