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4
MBA项目中心培养与学位办公室首先汇报了MBA项目秋季学期工作情况以及本学期工作展望,内容涵盖招生、教学管理、MBA顾问委员会、国际MBA项目、商业数据分析方向、学位工作、TAP项目等。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为教师授课和教学管理都带来了诸多挑战,但MBA项目中心和全体MBA教师共同克服困难,使得项目课堂数量达到了新的突破,提升了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本次教学工作会由上学期抽签决定的《运营管理》课程组做教学经验分享与展示。课程组成员、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吴江华、朱万山老师在分享中指出: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工作领域各异,缺乏对运营管理的直观认识,因此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运营管理》课堂采用“组合式”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讨论、沙盘模拟、工厂参观、视频案例等;教学思路要与时俱进,加入数字化元素,突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运营;要保持案例的多样性,在保留经典制造业案例的同时,加大服务行业的案例,尤其是金融行业的运营管理,做到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将知识进行整合。
随后,教学工作会进入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就“如何应对学生背景和需求的变化”、“经典理论与时髦案例的取舍”、“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和案例开发”、“知识整合:纵向整合到横向整合”四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计系王玉涛、企业管理系徐京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闫岩、组织与人力资源系章凯四位老师分别代表各组进行发言。
第一组教师认为,以经典理论为基础,时髦案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感悟差异和发现启示,在对比的过程中既能突出经典案例所具有的优势,也能知道时髦案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会计系教师王玉涛
第二组教师指出要和学生站在一个频道上,把理论讲通俗,密切追踪实践,为学生创造价值,将精华部分传递给学生。
第三组教师就理论和案例的平衡问题提出了看法,即如果在教学当中主要讲案例会显得比较琐碎,所以要结合理论来讲,理论要占到1/3至1/2的比重;把一些基础性、有共性的重要理论前置,有利于其它理论的学习;对于理工背景的学生,由于其基础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教师需要进一步强调如何恰当地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如何进行深度的思考,而不能生搬硬套。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师闫岩
第四组教师提出,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段来分析,企业的短期是追求赚钱,中期追求竞争力,长期追求行业趋势,作为教师应怎样应对呢?短期教知识、中期教方法、长期教规则,从授课的内容角度看,也就是短期给学生讲案例、中期讲经典、长期讲人生,使之有共鸣。
第五组教师总结强调,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教育原则不动摇,按照人大MBA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来培养学生。“教学中要重视收获,包括知识、思维、结构三个部分,结构决定能力,如果知识是零散的,就无法形成思维,不能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体系;而在三者中思维起到桥梁的作用,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教师章凯
毛基业院长做会议总结,提出虽然MBA学生追求“短平快”,但教师们需要和学生讲清楚理论的价值把实践抽象成概念要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增强理论素养。
谈及“回归教育本质”,宋华副院长认为,MBA项目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一方面“内而外”,多元化整合理论视角,把理论完整呈现并应对实践;另一方面“外而内”,建立企业专家委员会,教学中可变的部分与企业家联合授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人大商学院MBA项目教学工作会由MBA项目中心组织召开,旨在搭建MBA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平台,打破学系之间、课程组之间的界限,助力MBA教学质量优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