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返回上一页

2021 GNW l 跟随人大MBAers,走进国际交流周(第1辑)

发布时间:2021-04-13

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在全球高端管理联盟国际交流周(Global Network Week GNW)活动中得到答案!

本周,我们将陆续推出人大商学院MBA学生参与交流周的感受,分享他们的所学、所感、所得!

 

Yale SOM:Behavioral Science of Management

2020级P7班 石楠

非常有幸参加GNW中耶鲁大学开设的行为科学课程。在为期五天的课程中,教授们分享了“经验如何形成”、“影响选择的5个因素”、“小组决策中的影响因素”、“说服学”、“非理性假设下的金融学”和“如何协商”六门课程,一周的学习可谓收获颇丰。本文总结了三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产生思路变化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人对事物的印象由一幅幅“图像”组成

第一天课程中,Gal教授的一组对比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人在经历了“将手放进冷水中1分钟”和“将手放进冷水1分钟之后放在另外一个温度略高的冷水中30秒”后,如果再次问他会选择更愿意尝试哪种糟糕的经历,更多的人选择后者。在理性上这与我们的认知相违背,但这证明了人对事物的整体评价中“结尾的印象”占据了更大比重。这个观点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比如在汇报工作中更加注重结束语会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在休假中如果可以选择两个短假期,带来的好回忆会大于一个长假期。除了观点令人受益,教授设计巧妙的对比实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为科学与心灵鸡汤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的论证,在五天的课程中每一位教授的每一个观点背后都有大量的实证科学研究做支持,这也让学生在理解背后的原因、对待观点的印象新一步提升。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凝结了教授们多年的职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小组讨论并非是最有效的讨论方法

实验证明,小组集体头脑风暴与每个人分开思考自己的观点相比,产生观点的数量和质量都更低。这一结论背后的原因是小组集体头脑风暴很多时候会让一个人更加依赖于集体,自身怠于思考。五天的课程虽然学生的数量多达100人,但是在各种思考练习和讨论环节,每一位教授都选择了尽量少的小组(多数情况下两人),相信这也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尽可能多的思考。而课程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多数情况下老师每讲完一个观点,征求同学意见,都会有很多的同学举手提问、参与讨论。这样的参与氛围比我参加过的很多课程都要更加积极、开放、鼓励个人思考。

第三、协商中“听”比“说”更加重要

最后一天的协商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交涉的第一原则其实是收集更多的信息,而不是过早的暴露自己手上的底牌。很多人认为协商更多需要的是话术的准备,这也是很多“辅导课程”的着眼点。但是课程更加深入讨论了协商背后的机理,让同学们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讲解了这一“道”之后,教授才分享了很多向对方挖掘信息的“术”。“道术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成体系化的接受了信息。

五天的课程虽然很短,但因为耶鲁教授们认真的准备,精彩的表达,留下了大量需要深刻吸收和沉淀的知识。这篇文章受限于篇幅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更多的参加GNW类似的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MBA生活。

 

IIMB:Managing Across Cultures: Cultural Competence for Global Business Managers

2020级FT班 栾玉海

我参加了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IIMB为期一周的线上游学活动——“跨文化管理:全球商业经理的文化竞争力”课程。在每天清晨的两个小时时间里,我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这对我个人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文化的直接碰撞

这是我第一次国际课程。尽管此前去过许多国家,现实中的英语交流不成问题,但是第一次与各国同学一同上课,非常具有挑战。在前两天的课程中,除了做自我介绍,只能勉勉强强跟上老师和同学的语速。到了第三天,逐渐适应了老师的印度口音以后,便开始参加小组讨论。作为全班唯一的中国人,我还为大家介绍了“太极阴阳”这种朴素辩证的哲学思想。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英语水平的提高,一是需要这样国际化环境的浸泡,二是要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说出来。

各国同学的情况都非常不同,比如巴西小哥一直在健身房,日本小伙一直在别墅的泳池边,墨西哥大叔每次都是刚刚起床的样子,而我有时候在办公室,有时候在车里,也体现了“永远奋斗在路上”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各国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路明显存在差异,比如东方的整体思维和西方的逻辑思维。这也恰恰证明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文化碰撞所带来的思考。

二、冰山理论的六维思考

“冰山理论”强调文化分为Tangible和Intangible两部分。我们能够观察到的Tangible部分仅仅是冰山一角,作为跨国公司的经营者,还必须分析Intangible的深层次原因。这有助于我们打破偏见,正确认识在自己文化当中看似不合理甚至荒谬的事情。也是从理性的角度强化尊重。

如何分析Intangible的深层次原因?老师给出了6 Dimension分析方法。包括power distance、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masculinity/femininity、uncertainty avoidance、long term orientation。运用这六种分析方法,我分析了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等国家的文化,确实通过对比,能涵盖到这些国家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打算把这套分析方法推而广之,用于跨地区团队建设当中。

三、案例教学的现实应用

此门课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供我们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现实商务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冲突的高度凝结。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出发,操之过急,失之武断,则容易在无意之中触犯同事的文化底线。

作为跨国公司的从业者,本身工作当中就充满了与外国同事的无尽协调。在遵守公司纪律和规则这一刚性要求之下,还应该用跨文化管理的柔性手段来提升合作的满意度和效率。这在我自己未来的工作当中,将会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感谢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为我们提供的“留学“机会。希望疫情过去之后,可以参加更多的实地游学活动。

 

UNSW:Crisis & Issues Leadership

2020级P5班 孙璐佳

本来因为是连续五天晚上上课,我预期游学周将是压力很大的一周,但实际上下来,却又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短短一周我们经历了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融,为这次游学周画上了完美句号,也为我在人大的回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选修的是UNSW 商学院的Crisis and issues leadership。在上课之前我对危机管理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公司内部的Crisis处理,但通过课程学习,我认识到危机其实存在于生活中的细节之中,同时面临危机也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步骤和工具可以假以使用,帮助我们冷静面对突发事件,将伤害和影响(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降低到最小。

教授Ben作为这门课的讲师,有曾经在澳大利亚海防工作的经历,处理过大小各种突发事件,可谓经验丰富。他的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第一节课简单破冰后,告诉大家面临紧急事件第一反应是要保持镇定,并且给大家介绍了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战斗呼吸法”。学会这项基本技能后,接下来几天就进入了课程真正的“干货”——我们学习了处理危机事件的思路链条“focus board”,如何沟通、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善后。其中,我对发生危机事件后如何沟通这节课感触颇深。

我曾在之前的就职公司经历过一次危机事件,当时公司因为团队迅速扩张而导致成本激增。如果工作所做的项目一直回款顺利则一切运转正常,但是只要出现一次交付或者付款延期,就会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后果。最终,这只黑天鹅出现了,现金流无以为继,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当时总经理把大家聚在会议室里,简单如实表明了公司现状,并告知大家善后措施,当时员工的情绪还是比较激动的。

针对此事,在学习完危机事件的沟通课程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改进。

1. 在现金流出现危机的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这个消息,而不是等到情况积累严重以后再一次性告知。第一时间和大家同步现在的状况,反而给企业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与员工和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员工也可以选择与公司共进退或者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2. 定期与全员同步现在的公司状况、项目进展和现金流大致状况,这个频率可以根据实际公司情况一周或者一月一同步,这对于稳定情绪非常重要,同时会让选择和公司共度难关的人们更具有向心力。

3. 不做过度承诺。不要对未来的预期做过度承诺,因为如果出现意外没有兑现承诺,会让已经脆弱的员工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雪上加霜。

心得总结至此,但同时我也深知知易行难。就像我们在课程最后一天做的模拟活动那样,即使知道是一个游戏,在面临快节奏的事件发展,还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地控制大局。这就像Ben第一节课教我们的那样,预防永远重于一切,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最好都能防患于未然,重视平时的风险控制工作。当然了,出现了危机事件也不要恐慌,相信自己平时的积累和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将损失降到最低,只要能挺过来,就有再度兴起的希望。

.

【关于全球高端管理联盟国际交流周】

人大商学院作为GNAM联盟32所成员院校之一(中国大陆仅有人大、复旦两所商学院为成员),每年三月承办全球高端管理联盟国际交流周(Global Network Week GNW)活动,来自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加拿大UBC商学院、日本一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等海外一流商学院的国际MBA学生赴人大参访,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学习和企业访问。

2021年 GNW(2021 March 15-19 GNW)于三月如期举行,18所联盟院校分别举办了线上活动。人大商学院共派出57名MBA学生和校友参与15所联盟院校的学习和交流,我们自己的主题则为From “Made in China” to “Invented in China” 2.0:An Ag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并接待了来自17个国家、16所成员院校的50余名MBA、EMBA/MIM学生。院长毛基业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带来了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的专题讲座,讲座评估优秀率(Good + Excellent)为97.5%。

在收集的40份有效问卷中(40/48),人大商学院GNW项目整体满意度(very good+excellent)达97%!虽是线上课程,但通过57名派出学生以及参加人大课程的48名学生的反馈,人大商学院的课程、模块内容是参加游学周学生最为关注的,毛基业院长、宋华副院长、邓子梁副院长三位教授的讲座主题也是本次最受学生关注的内容。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博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