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08
昨日和往常一样走出耶鲁管理学院去山上的图书馆攻读。沿着熟悉的曲折小径上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平常。空气中一股淡淡的清香传来,惬意地望过去,确是几株樱树已然开成了数团大大的粉色,引得众人拍照留念。随口引用白乐天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算是感叹一下纽黑文这个漫长的冬天总算结束,欲待继续行去,却忽然有所触动。这才想到,“是啊,四月底了,在耶鲁一年的学习生活将要结束。当五月我从院长手里接过象征着一年辛勤的学位证书时,又将踏上又一段新的旅程。”
回首从人大到耶鲁的一年,感慨良多,所经、所见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可辨。遂决定伏案提笔将这一年的经历、收获做此总结,以飨自己和后来的诸学友。
从北京到耶鲁
“当北京到纽约的航班起飞时,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却又那么的虚幻,仿佛觉得置身于真实和梦境之间。”我至今清楚记得一年前在飞机上的那种感觉。如果不是怀里刚三个月的儿子提醒,我很可能以为是又一次普通的出差。这个航班以前坐过多次,只有现在才体会到自己为了这一次的起飞付出多少。从09年回国后的三个月备考人大商学院,到随后两年里边工作边学习,牺牲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换来3.7的GPA,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重新背起书包,一家人奔赴美国。这一路行来,很累,很苦,却也充实。曾有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感叹我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总是忙个不停。我却知道能让自己如此坚持的原因是内心对理想的追求,是为社会发展尽微薄之力的渴望。在跨国公司和海外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加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竞争力才是在国际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唯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方能实现个人致力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理想。人这一生总要为自己立下一个志向,然后义无反顾的去实现,把自己全部的力气用出来才好。记得近代学者梁漱溟曾经说过,“人不要把欲望当作志气。”那样的志气无法长久激励自己进步,欲望最后给人的只是空虚。真正的志向应是能将个人和公众结合,创造有益于社会的价值。这也正是促使我甘愿放弃很多而选择MAM项目的原因。
耶鲁管理学院,人大商学院以及其他几家国际商学院组成的联盟所倡导的高级管理硕士项目(MAM)旨在培养未来的国际商业领袖。其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培养更优秀的商业领袖从而引领社会变革,为世界创造价值,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加入到MAM项目意味着你要愿意去实现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而绝不仅是为了获得优厚的报酬,舒适的工作环境,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为了这个目标,你将走上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抑或这条道路并不存在,需要你去探索、开拓,创出一条路来。志存高远,是MAM项目对每一个候选者最根本的要求。无所谓性别,年龄,国籍,真正需要的是你有一颗为商业创新,社会变革而不遗余力的雄心。所以,我来了!正是因为认同MAM项目所承载的理想和使命,才有了这一段新的人生经历。
初见耶鲁
第一天开学,当我置身于古老的建筑之中,耳边充满着不同口音的英语时,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已然成为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大学的一部分。我将在这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自我的突破。初看耶鲁,古老的建筑仿佛在提醒人们它的历史和辉煌。而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国籍的师生又在告诉人们今天耶鲁的开放与包容。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结合,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闪光,新的知识和变革在这里诞生。耶鲁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条件,丰厚的藏书,学识渊博的教授,优秀的同学,良好的后勤保障,学生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去追求知识,成就自己,使自己在未来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在对知识求索的过程中,谦虚地保持一颗正直,追求真理的心则是耶鲁尤为强调的。在第一次课上,教授反复提及求学的态度和诚信的重要,只有正直和诚信才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地更长,更好。
如果说刚到美国时,心中更多地是兴奋和期待。那么在完成开学第一天的课程后,我的心中则多了几分庄重和严肃。“是呀,追求知识和真理既是每个学子的梦想,同时也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现在,耶鲁为MAM的学生创造了如此良好的条件,那么就让我们放开手脚,投入到这知识的海洋中吧。用坦荡的胸怀去迎接挑战,用辛勤和汗水去收获知识和才干。
学海无涯苦作舟
回顾在耶鲁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很多片段都让我记忆深刻,感慨良多。最先让我感受到趣味的是耶鲁管理学院的选课方式。在人大时,每次选课都是先到先得,比的是谁下手快。像我这种手慢的,基本无法选到自己非常心仪的课程。而耶鲁的选课方式则更加有意思和考校策略。每学期我们需要选修5门课程,学校会给每个同学500个积分,在选课窗口开放的时间内,学生任意为自己所选的课中竞投积分,以所持积分多少确定选课结果。同时学校会公布往年每门课程的竞投记录,例如竞投人数,最高,最低竞投成功的积分等供学生参考,以此制定自己的选课策略,确保自己能够最有效的使用手中的积分获得最大的效用。你既可以平均分配积分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投以重注以确保选中。至于如何选择,采用何种策略就要看学生自己的取舍了。这种方式在我看来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至少能选到1至2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又能够让制定出更聪明策略的学生在选课中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效用,既选到更多自己喜欢的课程,真可谓公平和效率的良好结合啊!而一个小小的选课居然包含了竞争策略和博弈论的应用,让人颇有无处不学问的感觉。别人如何我不甚了解,至少我每次选课都要研究许久,反复比较方案,根据历史数据和对其他竞投者的估算选择最优方案确保利益最大化,虽然费时费力,却也乐在其中。
如果说选课还仅是一个益智游戏,那么上课对我来说就真的是一个痛苦的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了。每门课程,教授都会提前公布相应的阅读材料,这阅读量之大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特别是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同学来说,阅读所要消耗的精力则会更大。教授在课堂的教学进度很快,随时有可能要同学参与到讨论中,如果不事先完成必要的阅读,那么你在课堂上的遭遇就只能用“杯具”来形容。我只今还记得开学第一周,我每天要到凌晨2、3点才能把第二天的预习阅读材料读完,然后睡上5个小时再跑去上课。本以为万事开头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形会好转。可没想到,这种状态变成了常态,一直延续持续到了学期结束。
印象最深的是一门金融衍生工具的课。开始时觉得咱中国学生数学肯定没问题,学这门课不会太吃力。记得以前高中时接待同龄外国学生来访,他们的数学水平基本和我们初一时相当,当时很是被他们仰视了很久。事后还和几个同学颇为自得地感叹“奥数出品,必是精品。”从此在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的数学是够用了。哪知道选了这门课才发现经验主义真是害人不浅。第一次大作业不是很难,基本就是概率计算,正是我的酷爱。教授改回作业来一看,满分,心里更是踏实了不少。不过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发现真不是一般的难。整整一个学期,只要第二天这门课要交作业,我就没有4点前睡觉的可能。不过付出总会有收获,当现在再回顾这段经历时,我觉得这一学期的坚持让我学到了新的思想和知识,获得了教授的认可,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这门课的情况只是我在耶鲁学习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无论你选择什么课程,只要全力以赴,就能够增长学识,开阔眼界,接触到最前沿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没有一门课轻松,但每一门课都值得你去如此辛苦。
耶鲁管理学院在公共政策和社会组织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在全美名列前茅。学院开设了很多公共政策和非盈利方向的课程,为那些将来有志于从事公众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今很多以前从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的学生活跃在美国的政界和非盈利组织,为推动社会和公共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有幸选修了一些相关的课程,在课上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了解过的思想和理论,让自己对社会和公共事业的认识有了转变。通过学习进而了解到很多我们平时探讨的很多社会问题和公众问题其实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求得客观的最优解,从而为公共政策或公共产品的决策过程提供理论参考。印象最深的是课上对葡萄牙高速铁路项目的研究。我们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确定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社会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现金流折现法,将葡萄牙高速铁路项目量化为总社会效用创造的不同方案。通过比较方案间社会总效用的多少来确定高速铁路的最优定价方案和经营模式。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希望每一项公共决策可以实现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让我深受启发,在随后一些案例和项目分析中我均尝试用创造社会效用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给出建议,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回顾耶鲁这一年,可说的收获太多、太多,而这一点一滴的获得都是不断努力的结果,正可谓三言两语道不尽,一切皆在辛勤后。咱们中国人讲天道酬勤,我在耶鲁的学习经历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归期近、感慨多
5月20号,全体MAM同学将参加耶鲁大学盛大的毕业典礼,为自己在耶鲁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做一个漂亮的结尾。同时也是为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誓师、起航。届时,一位来自爱尔兰的姑娘将代表我们全体MAM同学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总结我们这过去一年的经历,展望对今后人生的期望。我曾设想如果是我发言,我会说些什么呢?这一年的酸甜苦辣,让我想说的太多,太多。心中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看着山坡上在风中摇曳的几团花树,心里豁然开朗。只觉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感受耶鲁,迎接挑战,全身心的去追求知识,增长才干,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实在无须说得太多。因为人大,所以耶鲁,因为耕耘,所以收获,虽辛苦万分,却酣畅淋漓,人生得此经历,快哉,快哉!
2010级人大MBA王华龙供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