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4
课程主讲人:刘国山
刘国山,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风险管理、人工智能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几十篇高质量论文,其中多篇被SCI检索。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的科研基金项目;与国内外学者联系密切,多次访问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学术合作研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主持了多项横向项目。曾获教育部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第八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课程回顾
国际经验表明,项目管理学科的兴起和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逐步扩大,有助于相关项目的高效完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重大研究课题项目日益增多,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造就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人才。但也要看到,从总体上说,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的任务还比较繁重。
刘国山老师从知识需求和岗位需求两个角度,在课程中阐述了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强调了项目管理知识在企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项目整合管理、干系人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不同角度层层展开,将项目管理这一复杂的知识体系系统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也引发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除此之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刘国山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项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十分踊跃地使用该平台参与到项目运行的模拟过程中去,将课程上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刘国山老师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发展,并通过“丁谓造宫殿”等例子逐渐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是在限定的资源及限定的时间内需完成的一次性任务,具体可以是一项工程、服务、研究课题及活动等。项目管理是运用管理的知识、工具、技术于项目活动上,来达成解决项目的问题或达成项目的需求。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包括“启动过程、规划过程、执行过程、监控过程、收尾过程”。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与相关方管理等,都是项目管理的内容。在刘国山老师细致、系统的讲述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关键路径方法、计划评审技术、挣值管理等众多专业管理技术与方法,并通过对“锦都香城”案例的讨论分析,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学们的分组案例展示,不仅将所学所感表达出来,也给予了刘国山老师诸多启发。
项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课程最后,刘国山老师针对自己团队所研发的项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讲解,且带领同学们学以致用。该平台模拟了项目从招投标,到项目启动、计划、执行、变更、收尾的全过程,嵌入了工作结构分解、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挣值管理等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技术和方法。同时,该平台将风险管理的内容也包含进来,通过模拟千变万化的项目管理环境,尽可能让同学们体验真实的项目管理过程,寓教于乐。
学习体会
范兴利 2021级P7班
《项目管理》这门课克服了疫情的不便,教学有条不紊。听完刘教授4天的课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16年的我,最大的感悟是:真应该早点来人大商学院求学!结合实践经验,我在学习中除了系统梳理了项目管理进度、成本和风险等重要知识点外,也掌握了CPM、PERT和EVA等常用项目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拓展了看待问题的思路,例如在计算自由时差时,使用刘教授总结的公式“自由时差=min{ES(紧后工作)}-max{LF(紧前工作)}-工作时间”,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只考虑紧后工作带来的不足。项目管理总是面临各种挑战,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本课程的虚拟仿真平台,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在平台上,采购负责人、人力负责人和项目管理等6个角色高效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三位助教老师在线答疑,不禁使我联想到了公司的PMC部门。
胡宇昂 2021级P4班
刘国山老师的《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侧重项目范围、进度、成本、风险、资源的管理。在8次课程中循序渐进的为我们绘制项目管理的关键知识:第一层次为搭建项目管理理论体系(项目生命周期和十大知识领域);第二层次为讲解重点知识领域的管理方法与经验;第三层为通过仿真软件从头至尾模拟项目管理过程。“”理论+实践+互动总结“”的授课方式让不同背景的同学都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老师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具象化的举例让我们在项目管理的难点和易错点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王晓丹 2021级P6班
刘国山老师的《项目管理》从进度、成本、风险管理等角度进行了系统讲解,并且介绍了很多经典且实用的项目管理技术,让我们在短短四天中学到可以用于未来实操的技术。课程不仅提升了相关行业背景同学的项目管理知识,也让非工程类背景的同学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通过关键线路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案例,刘老师带领大家明确了如何思考项目进度问题,介绍了通用计算方法。通过在课堂中的实际案例,刘老师在经典的计算方法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引导我们思考在特殊环节应该如何改进计算方法,使同学们大为受益。这门课让大家收获的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技术,还有项目管理学科的思考习惯。
文字、图片:MBA项目中心
编辑:MBA项目中心